2019年4月11日星期四

得人恩果與親疏有別

朋友有好多種,有些人喜歡認識很多很多朋友。很多朋友除了在結婚時全面發帖之外,有些人甚至將之分門別類——他們的分門別類是:A在某某餐飲集團工作,B在某時裝品牌任職,C跟傳媒工作相關,然後,在有需要時,找有需要的朋友,幫忙。

幫忙不一定是互相的,但幫忙不可以是老奉的,而幫忙跟搵著數是有分別的,分別在於對方懂不懂感恩。我不是那些清高到完全不會找人幫忙的人,只是,我知道有朋友能夠幫我,我都心存感恩,還會知恩圖報,最基本還是要有禮貌,不要奉旨,不要打擾別人。但不是所有人都懂這些,你懂我說什麼的。

例如我麻煩朋友幫我買唱片,幫我從外地帶唱片回港,我會先問可不可以,你是否方便等等。人家確定幫我買了,我第一時間Payme對方,總不能夠讓人家幫你先付,哪怕數目不多,更不想的是我忘記了人家又不好意思開口問——這個我明白的,要提別人還錢,總是尷尷尬尬。然後,什麼時候方便取貨,要永遠懂分莊閒,一定要配合幫你的朋友。別人無條件幫忙,某程度上都是當我是朋友才會這樣做的,所以,要記住,到我有什麼能夠offer的時候,這些朋友應該優先,就算對方並不希望有什麼回報。

曾經聽過有位朋友的經歷:他在高級時裝品牌公司工作,有一位並不算太熟悉的舊同事找他,想這位朋友幫忙買件東西給他的太太。由於這些員工折扣每年也有配額的,朋友就告訴他,今年的已用完,下年幫你吧。這人大約在十月左右問他的。

同年聖誕,朋友收到這位舊同事的What's app,不是祝你聖誕快樂或者那些forward過來的賀詞,而是劈頭第一句是:「今年quota沒了要等下年,對嗎?」這實在讓人傻眼。我這朋友覺得,由於已答應了,不好意思拒絕對方,就回答了「Yes」。

然後,已讀不回。

到了新一年,不是一月一日啦,過好幾天那人再次聯絡朋友。期間為了要買的東西訊息間來來回回就算不是無禮貌也不讓人覺得好受,到終於買到了,約在農曆年初七取貨付款。朋友沒有期望有什麼好處,因為就算他幫其他人買,最多都只是吃頓飯以表謝意。朋友跟這人在What's app約好了,最後說了一句:「到時記得俾利是呀」,因為這人已婚,朋友也是隨口說說。那人的應竟然是:「要架咩?」「過年咪問你囉利是囉。」

到了那天交收,朋友真的獲得了一封廿元的利是。朋友表示,有點後悔自己說笑要他記得俾利是,但他更後悔幫這個人,因為,無禮貌,不感恩,覺得你幫他是奉旨的,覺得你是沒成本幫忙的。那人都三十幾歲,連基本的人情世故也不懂得。

所以,我們在決定幫不幫一個人,願不願意有著數時先益一個人的時候,一定會有所考慮:這些人,是不是我喜歡的朋友。

什麼叫喜歡的朋友呢?朋友我也在腦海分了類,不是上文所說的分類,而是有些是萍水相逢點頭之交,有些真的可以交心。不是喜歡的朋友不代表你不能跟他做朋友,因為若果你真的很討厭一個人,就算你不在面書unfriend unfollow也好,你只要不用跟他主動聯絡就好了。通常去到要到那個階段希望完全不再跟一個人有任何交往,我只會因為太認識一個人才會這樣決定的(可讀這篇關於Unfriend的二三事)。

至於那些不大喜歡的,可能是話不投機,簡單來說就是聊極都唔岩Channel;有些是那些人的性格使然,例如什麼事都愛炫耀一番差不多都有那句「乜你依家先知」之類的人,我不會妒忌羨慕只是覺得你「做乜嗟」;有些就是充滿負能量,有些是你要跟他討論一件事他不聽你說的還誓要得到最後勝利的。

這些人,當個點頭朋友沒問題的,但睇怕難以成為深交。人夾人緣,只是我不行,或者有人很喜歡跟他們很投契也不定。

到了這個年紀,交朋友,也別委屈自己好了,當你身處的社會已經越來越扭曲的時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