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有趣的地方就是即場與及演員與觀眾情感上的連結,而爆笑的話劇,不是靠核突有味來讓大家引堂大笑,還要有劇情,有文化傳承,更帶著不少「係香港人先會明」的訊息,更加不容易。
風車草劇團最新劇目《Di-Dar》,我是看到演出陣容立即早鳥購票:除了鐵膽三人之外,竟然有阿葛,還有胡麗英岑珈其與Sica。那一晚,不知為何除了大笑笑到收唔到聲之外,還有些傷感。
話劇有趣的地方就是即場與及演員與觀眾情感上的連結,而爆笑的話劇,不是靠核突有味來讓大家引堂大笑,還要有劇情,有文化傳承,更帶著不少「係香港人先會明」的訊息,更加不容易。
風車草劇團最新劇目《Di-Dar》,我是看到演出陣容立即早鳥購票:除了鐵膽三人之外,竟然有阿葛,還有胡麗英岑珈其與Sica。那一晚,不知為何除了大笑笑到收唔到聲之外,還有些傷感。
回憶,懷舊,我們都喜歡,因為我們活了好些年,以前無論是好是壞,說起來總會讓人百感交集。就算我們取笑那些流行經典幾十年,但能夠真正讓我們回到從前而且得到共鳴我們還是喜歡的,例如剛從Netflix下架的《請回答1988》,又例如剛播畢的ViuTV節目《夕陽新丁》,好些兒時很常見的職業但日漸息微,我們總有一些相關的回憶。
風車草劇團今年re-run的《回憶的香港》,首次演出是2019年的5月,到今年十月重演,當中我們活在這個地方,經歷也好目擊也好,發生了很多事。演出的製作的應該有著很不一樣的心情,我們作為觀眾,明明看的那場被颱風獅子山帶走了,但劇團為了不讓我們失望,於是作出很瘋狂的決定:在十月十日這天,從早上十一點開始連演四場。而我,活了四十幾年,第一次看一場十點半開場的話劇。
早幾年前工作需要到過紐約兩三次,沒有趁機去看百老匯歌舞劇一直覺得有點遺憾,不過我又的確沒有對外語歌舞劇有特別大興趣,就算那些大熱作品也是一樣。早年看過王菀之與吳鎮宇改編百老匯音樂劇的First Date,流暢度一般而且部份演員真的唔多唱得,最大問題是歌詞由現時那位創意總監負責,改得很粗鄙,所以整套劇給我的印像很一般。
買了Early Bird的《攣攣成人禮》,早前跟朋友一起看。同樣改編自百老匯歌舞劇,整整一個半小時七位演員又唱又演又跳,縱使有些歌詞的確要靠看字幕機才知道唱了什麼(因為有兩位演員同時唱不同歌詞的安排),但看畢是大力拍掌而且感動的,就像我離場時聽到一位女生說:「以為入黎笑下點知會喊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