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陳奕迅」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陳奕迅」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月4日星期一

我的2020二十首廣東歌

又是一個久違了的環節,因為過去一年太過特別,覺得選一選自己喜歡的廣東歌跟你們分享一下也是好的。而首先對於可能質疑我有幾鍾意聽歌的朋友或者可以說少少:我繼續買好多實體唱片,還有付款買單曲,沒有實體的也會課金支持。

至於我接觸新歌的途徑,我沒有聽收音機好耐,全靠網上發現/朋友推介等等,所以,首先自首,我沒有看鄭中基的劇所以那首歌還沒聽,我今天才發現《埋班作樂》然後課金買了來聽,所以,純粹個人喜好,而且所選的,都是有感受的歌。

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Rejuvenation:陳奕迅 & The DUO Band《L.O.V.E.》

作為一個歌手,每一首歌每一次演出都是這個歌手的活履歷。所以,陳奕迅前幾年的廣東歌,某些現場演出,的確是讓支持者滿腦問號:他是不是已經過了高峰而且對音樂追求創新的那團火已經沒有了呢?

所以,去年底推出這張他跟演唱會團隊共同擁有的《L.O.V.E.》,大概之前的派台歌我也沒有細心去聽,直到他在中環海傍舉行一場演唱會,將唱片內的歌都唱一次,我發現他唱得很享受,他喜歡音樂那團火仍在,所以他的狀態回來了。彷彿我們看見回春的陳奕迅,而令他回春的,應該是這班同在數年的音樂夥伴。

2017年12月1日星期五

多謝Jerald:陳奕迅《C'mon in~》

近年對陳奕迅的音樂失望了幾多次?不記得了,只知道好像突然對他的音樂沒有期待。所以,這張全新國語唱片,我也沒有很急立即買回來,都是訂了寄到台灣朋友的家再等他帶回來給我。

不過,這張《C'mon in~》雖然沒有帶來嘩一聲或者立刻click中的驚喜,但卻是很久沒有感受到陳奕迅在唱這些作品當中的愉悅與自在——沒有了累透的聲線,那個可以跟人聊音樂聊足幾小時的他好像在這張唱片回來了,而我想,最大功臣應該是他找來的唱片監製Jerald。

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

老實不客氣:陳奕迅《準備中》

作為聽眾,喜好是很個人的:這張唱片,買回來,聽了兩三次,都有著差不多的反應:悶,快睡著,不耐煩,很舊。放進手機聽,嘗試會不會有不同感受,結果差不多,都是越聽越累。

唱片名字叫《準備中》,那麼他在準備什麼呢?聽完之後,你可能會懷疑,他真的跟大家很熟,既然咁熟,就老實不客氣了。「我正在準備那個永遠不完的巡迴演唱,你沒讀報紙嗎?我揹著三億物業。準備演唱會,這唱片就,將就一下好了。」將就一下,期望越大,失望更大。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停一停好嗎?陳奕迅《Rice & Shine》

是不是一定要推出一張廣東唱片,宣傳,不停的巡迴,再推出一張國語唱片,宣傳,再不停的巡迴呢?我不知道陳奕迅需要搵錢的急切性如何,但音樂作品開始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又是事實了。

原來上一張國語唱片是2010年的?但你問我那張唱片有什麼歌?我真的一時間想不到。後來讀回當年寫的,嗯,我肯定還很喜歡Baby Song。至於這一張《Rice & Shine》,不知道,聽了很多遍,有不錯的,但整體頗沉悶。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畢竟也是人

有關陳奕迅,特別是他於一月一日會展的表現,很多人都寫了很多不同的東西,而很有趣的,很多人替他解釋,甚至推測什麼什麼。我從他首張唱片聽到今時今日,對於那一晚,也想說點東西。

其實,時間應該推前一點:在梅艷芳十年思念音樂會,他唱胭脂扣,不知是Key定得太低還是怎樣,他的演繹可以說是水準以下,而且沒有神采。不過那晚他只唱了一首歌,沒有什麼說話的機會,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什麼不適,但那一晚,他沒有唱好,是事實。

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你接收到什麼?陳奕迅《The Key》

必須承認,這是一篇很難下筆的聽後感,因為這唱片有帶出很多訊息的歌曲,也有很容易讓一般朋友有共鳴的。我不想很片面的去消化這唱片的歌曲,於是,把歌詞讀得比較仔細,特別是頭三首作品。

有人說,陳奕迅今時今日所向無敵,於是他不著力去製作新作品。我卻覺得,他越來越知道,可以在自我喜好與群眾喜好當中找到平衡,製作質素很不俗的作品。當然,哪一天他可以肆無忌憚的創作,我們也是期待的。

2013年9月1日星期日

拉闊思念會永恆的愛陳百強

首先要感激師弟,事發前一天告知他從某Fans Club獲得兩張門票,對於活於八十年代的我,哪有拒絕的可能?於是,突然可以參與這個陳百強的拉闊思念會,實在是驚喜萬分!

陳百強,離開我們近廿年,他當年是於張國榮與譚詠麟之間的一個絕對不一樣的選擇:白馬王子,斯文書生,不是那種站在台上光芒萬丈的歌星,而是很多少女夢寐以求的情人。他的歌聲很有感染力,他唱悲情歌比張國榮與譚詠麟更有說服力,或者因為他有點沒有殺傷力的形象。

2013年8月4日星期日

我很享受的Eason's Life Concert

有幸有票看了尾二場的演唱會,這晚由第一首歌到最後也是享受。然後,我讀到一些相關演唱會的報導。不如先問問你為何買票入場:香港的演唱會觀眾很有趣,有些只是因為那個歌手以前的歌好聽就進場,有些不介意歌手每次都唱同一堆hit歌,但很介意歌手唱冷門歌;有些介意演唱會無嘉賓歌手不說話無Encore。所以,若果有看外國歌手演唱會的,唱完就唱完,不多說話就不多說話,哪有那麼多抽獎嘉賓吹水環節?

陳奕迅這次演唱會,創作團隊在選曲方面落了心思,將冷門歌與熱門歌平衡,而且少唱情歌,在歌曲編排流暢,樂手陣容強音樂與音嚮質素高,舞台設計與舞蹈恰到好處,而且歌手整晚靚聲投入演唱,這張HK$680門票,絕對值!

2012年9月3日星期一

你愛陳奕訊那個《...3mm》嗎?

對於一類已上岸的歌手,我個人一直希望他們仍然能夠在音樂上有所突破,向他們的支持者推介不同的音樂,同時亦可以滿足自己音樂上未能完成的夢。這就例如多年前的王菲成為神級之後所玩的音樂越走越偏,學友多年前也大膽來一隻全創作大碟之後再唱一隻廣東爵士碟。

陳奕迅,除了部份其他歌手的死忠粉絲之外,實際上相信無人反對他已經在香港以至亞洲區唱廣東話的男歌手中毫無敵手。難得他沒有固步自封唱穩陣的作品搵食,而是以自己玩得開心為宗旨挑戰樂迷的接受能力。或者這樣說:既然大熱作品已經有一籮,我做乜仲要唱同類既歌?

2012年4月19日星期四

那個時代出現的《陳奕迅》

有了面書的地盤,我可以失驚無神貼首舊歌來給大家聽聽,多好!不過我也一樣會在這裡寫,就例如,這晚突然拿來陳奕迅的首張大碟來聽。

話說這是一九九六年的唱片,陳奕迅雖然貴為新秀冠軍,但不等於一定有唱片出。又不是我誇獎自己:佢都係未紅我就買佢第一隻碟,因為,一聽時代曲,嗯,非同凡嚮。

2011年12月3日星期六

還不錯的陳奕迅《?》

陳奕迅全新國語大碟是一個問號,其實我們也問問自己:聽了陳奕迅這麼多年,你期望聽到的是什麼?我就比較簡單,知道這是一個很愛唱歌唱得很好而且很多樣化的音樂人,我只希望每一次聽到的都是他狀態很不錯而且玩他喜歡的音樂。

這張唱片出發點並不是音樂的多元化,而是不同音樂人合作的成果,而且唱的是代入不同人的世界,簡單來說,從詞出發。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Home》&《Taste The Atmosphere》

關於這對華星孖寶,我是同期由他們第一張唱片開始聽至現在,快十五年了。恰巧他們近期分別推出EP,決定一篇寫兩碟。

楊千嬅這張是脫離黎明魔掌回歸華星Label旗下的第一張唱片,是令人期待的;陳奕迅一年推出兩張EP,上一張不錯,這張頭炮那麼驚喜,也是令人期待的。結果呢?

2011年4月3日星期日

觸動。陳奕迅

剛過去的星期六晚,你是否錯過了陳奕迅在亞視的音樂特輯《觸動。陳奕迅》呢?我忘記在什麼渠道下得知這事,然後預錄了,然後剛好看完了,很喜歡,覺得應該寫一寫。

首先你們都認同的是:今時今日的陳奕迅,根本不用靠電視台宣傳,所以,他肯拍的音樂特輯,肯定不會是那些靚人靚景是但搵幾個老友訪問一下然後播幾個最新mv就完結的,反之,相信一定要陳奕迅很有興趣的,他才會願意參與。

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

陌生不陌生:陳奕迅《Stranger Under My Skin》

唱片推出很久了,現在才寫有個好處:推出時太雀躍,肯定什麼都讚好,反而聽多一點時間,我會知道究竟有多喜歡。

首先,到了這個階段,你期望聽陳奕迅得到什麼?有人因為覺得他是資優生,所以要求高一點,唱得好是當然的,唱片更應該有連貫性有主題;我就比較簡單,覺得他能夠享受做音樂的過程,交出動聽有趣的歌就行了。為何說要他享受呢?一直覺得他在英皇年代做出來的音樂是不大快樂的,反而到了新藝寶之後,揮灑自如。
沒有人想過他會連出三張ep,上一張我並不特別喜歡,這張雖然也是沒有主題性,最大主題應該是陳奕迅x舒文,就算不是從未合作都極少合作。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歲月.如歌:陳奕迅《Time Flies》

我很少這樣開宗明義的寫聽後感:這張是令我聽得看得愛不釋手的唱片。陳奕迅繼續告訴我們,他玩音樂玩得很開心,同時他亦可以為自己發聲,為我們發聲。

有人說唱片封套的他是向哥哥致敬,我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我有一另一個想法:Time Flies,是不是扮烏蠅呢?不過的而且確,裡面的長髮披面的照片,我真的想起大熱的哥哥。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你快活嗎?陳奕迅《上五樓的快活》

有些歌手一出唱片我會盲目地購買,因為往績出事率很低很低。陳奕迅是屬於我購買唱片指南當中的這一類歌手,在我印象中,他哪一張唱片我真的不大願意拿出來聽,包括國語碟。所以,這張《上五樓的快活》,我連主打歌都未聽過就買了預購版,不過聽完預購版的Blissful Cuts,印象不深。

到我終於有這張唱片在手,是我在北京回來之後大把唱片聽的時候,未聽之前,看歌詞知道有什麼製作班底,嗯,充滿期待,相信他這次的快活,應該不比《不想放手》的差。但事實,事與願違。

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When the Band Goes On:陳奕迅《H³M》

有時一張唱片的主題可以很多樣化,不一定是音樂風格,不一定是歌曲題材,可以是找來一班不同的音樂人合作,而陳奕迅這回就是找來這班過去一段時間跟他到世界各地演唱的樂隊成員,每人交支曲或者參與填詞,製成這張讓我們久等的《H³M》。

昨晚其實已經在Moov聽過,今晚回來拿著唱片實物,首先要讚是這次的相片每一張都很有風格,拍得Eason很有型,而且很有格調。裡面一行十人那幾張更有使徒行傳的感覺。簡約的設計更令我愛不釋手,就像拿著一張黑膠唱片。

2008年7月27日星期日

一個人的孤單:陳奕迅《不想放手》

手持這本尤如孩童時代的圖畫集,陳奕迅先生的全新國語唱片《不想放手》,已經去到一個地步就是大家對他的要求是好音樂,其他都已經不再重要。所以,沒有照片,但不代表沒有心思,因為才來插畫家配合大碟主題,畫了一本繪本。

根據官網介紹,這碟的主題是現實中有很多東西都不想失去,Don't Wanna Let Go,於是不想放手。聽過唱片很多次,今天首次將歌詞細心一讀,發覺雖然第一首派台歌路...一直都在屬正面而積極的歌曲,不過似乎經歷了當中其他大部份歌曲的孤獨無助,才去學習這份積極會比較好。

2006年11月30日星期四

不要問只要聽:陳奕迅《What's going on...?》

一直收到的消息都是:陳奕迅這張唱片會是十首廣東歌加十首國語歌,同曲不同詞。風格可能不同,不過我擔心的是:上一張國語碟的宣傳做得不好,在台灣的反應欠佳,白白浪費了。這一著會否重蹈覆轍呢?

結局是:廣東碟先上場,為了年底的豬肉大典;理你陳先生對此完全沒有興趣。碟名亦很吊詭:《What's going on...?》留意的是,是不是問題,是否「等著瞧...」呢?沒錯,在他身上發生的事,著實讓他要說這句。要問的,相信是記者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