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你接收到什麼?陳奕迅《The Key》

必須承認,這是一篇很難下筆的聽後感,因為這唱片有帶出很多訊息的歌曲,也有很容易讓一般朋友有共鳴的。我不想很片面的去消化這唱片的歌曲,於是,把歌詞讀得比較仔細,特別是頭三首作品。

有人說,陳奕迅今時今日所向無敵,於是他不著力去製作新作品。我卻覺得,他越來越知道,可以在自我喜好與群眾喜好當中找到平衡,製作質素很不俗的作品。當然,哪一天他可以肆無忌憚的創作,我們也是期待的。


以歌論歌,個人喜好,並不特別鍾情主旋律--這類由慢到激昂的作品並非什麼新鮮事,而這歌的旋律是不容易消化的。不過,小克的詞實在充滿弦外之音:表面就是一段只有你說了就算我只有跟從的愛情關係,實際上是形容什麼呢?下把位的慢慢被潛移默化地洗腦,面對的是掙扎,如何抗拒,如何堅持自我,但這股洪流的力量之大,真的能夠維持核心價值嗎?作為香港人,你有什麼共鳴呢?這個MV,你看到最後,你感受到什麼?
同樣是CY Kong,又是小克,告別娑婆帶來的是佛偈,首先什麼是娑婆?就是佛家所指的現在世,三千大千世界。小克將人死後不捨離開不想輪迴的思想掙扎道出:放不下現世的事情。無論歌詞與編曲都充滿戲劇張力,若果這歌拍MV,我想到的就是一個默劇演員的獨腳戲,將那份其實抗拒不了的消逝徹底表達。

那,什麼是斯德哥爾摩情人呢?首先要去了解什麼是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林夕這次寫了一個愛上受虐的情人在受害受虐的過程中慢慢愛上這種感覺,甚至為那個虐待自己的情人辯護。你說,這有可能嗎?為什麼沒有呢?而其實,除了愛情關係,我們在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或許已不知不覺慣了受虐而怕轉變拒絕離場。

我這輩很多人聽到任我行就說:「噢!又一首擊中我們心靈的作品了!」Christopher Chak的曲也是有其風格的流暢與密密麻麻的音符,林夕將我們年輕時我行我素不會左顧右盼的心態對比成長了,多計算,寧願隨波逐流來個大對比,你邊聽,邊覺得唏噓:活得走肉行屍,你究竟是誰?你還認得自己嗎?或許,你在某個晚上,工作倦了回家,突然聽到這歌,歌詞慢慢跑進腦海,你會無故嚎哭。

遠在咫尺可算是Eric Kwok近年回勇之作,林若寧把成年人,特別是已婚的,面對一段表面風光的美滿家庭關係,實質是忍讓不想自找麻煩,總會想起若果當天我不是放棄你而跟她在一起,結果會如何?最愛的永遠不一定走在一起,特別是你對一段有所遺憾而得不到的愛情,就更加會無限幻想。當眼前這段關係所謂的細水長流當中沒有愛情,就會想起那個永遠放在心裡某個角落的最愛。歌詞最後道出真理:其實無論當初你選了她而不是現時這個她,你一樣會有這樣的迷思與想當年。極易取悅一眾陳奕迅與非陳奕迅歌迷的一首作品,與任我行一樣,很多人都有終於等到的感覺。
對於失憶蝴蝶,或許又是陳曉娟作曲林夕填詞CY Kong的編曲,我由第一次聽到至今,都不停的想起哥哥的路過蜻蜓。哥哥的寫是一個甘願在愛人生命中當短暫過客的路過蜻蜓,Eason這首再進化了,倒不如在互相欣賞還未相戀之時就離開,就像我們是蝴蝶一樣,記憶短暫,轉頭來已經忘記這段關係,這樣就不會受傷,永遠快樂的過著這種沒有永遠的愛情浪漫。『不用淪為伴侶,別尋是惹非』『讓大家只差半步成詩』,林夕這首詞很漂亮而無奈。
是不是很懷念陳奕迅很單純很窩心的愛情小品?他作曲的床頭床尾就讓我們找到這份溫暖:老夫老妻無論平日有多拗撬,還是床頭打交床尾和。到最後其中一個先走了,還是希望在睡夢中找到對方。我想到我很愛的一部電影The Notebook最後的結局:老人痴呆的女主角終於認得丈夫,兩人相擁慢慢一起離世。小克很巧妙的在副歌用上「徐徐」兩字,不知是否阿臣獻給太太的。這是一首可以感人得眼眶濕了的歌。
放在最後的阿貓阿狗,可算是現今社會的悲歌:在不斷往上爬的社會,小人物非精英的就會被洪流衝走被社會忽略,就像貧窮也是一代傳一代,活得不像人,就像貓狗一樣。究竟是認命,還是嘗試向上爬去改變命運呢?這歌放在這裡,實在很無奈。

幸好,他們沒有把Bonus Track同舟之情放在同一唱片:我覺得以歌論歌是可以的,但當唱片好幾首正寫側寫社會真像並不和諧的真面目,你來一首粉飾太平的東西,又實在幾精神分裂與倒胃的。

這八首歌的唱片,應該是阿臣近幾年做得最出色的唱片,可以大流行的有,言之有物又有,這或者就是他現時在樂壇隨便出手就大受歡迎的原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