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徐佳瑩」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徐佳瑩」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2月28日星期二

創作者的派對:徐佳瑩《給》

徐佳瑩的專輯是要等的:上一張讓她終於成為金曲歌后兼獲得最佳國語的專輯的《心裡學》是2017年尾的作品,而這張《給》是2022年中的作品,四年半的等待,這張專輯的她,跟合作無間的陳君豪與葛大為共同創作,在音樂上更多元化,他們玩得爽唱得過癮,我們等待良久也獲得大大的滿足。

《給》是她覺得自己被給予很多,希望今次有能力給予大家。沒有特定的題材,單單從某一次亂哼變成了這歌開始。我買的是豪華版CD,大大盒,可以砌出好幾個封面,不過下次都係等平裝版,畢竟,我又唔係住千尺豪宅。

2018年12月17日星期一

自信動人的徐佳瑩《是日救星》旗艦返航版演唱會

從超級星光大道開始認識他,2010年第一次在簡單生活節看他的現場演出已經印象深刻,然後2014年簡單生活節也沒有錯過他的表演。他每一張唱片都有買,一直看著他音樂的成熟與進步,特別是一個唱作人,他同樣有唱別人的作品,這樣才讓自己更豐富。

參加大陸歌唱節目讓他贏得知名度之外,最重要相信是他對自己的演出更有自信而且更好。之前香港的演唱會都錯過了,今次剛巧要到高雄出差,時間配合之下立即買票,於是,第一次在台灣的購票演唱會竟然不是在台北,而是我第一次到高雄,看的是徐佳瑩。

2018年3月1日星期四

成熟內斂的徐佳塋《心裡學》

記得知道他參加國內歌手節目是充滿問號的:不叫不炫技怎樣在這類比賽生存?我當然明白亦理解如徐佳塋這種唱得好但未在國內打開知名度的歌手,的確應該參加這類比賽,而他,由頭戰至最後,用有限的資源,將一首又一首別人的歌唱出驚喜,這是我們樂於看見的(當然服裝方面還有進步空間)。

因這節目紅了,他唱了很多劇集電影歌曲,然後,等了又等,終於推出個人第五張專輯《心裡學》。唱片的名稱,就是他繼續用音樂探索內心世界,沒有特定的主題,每一首都是將他最誠懇最想表達的唱給我們,以歌論歌,這幾年的等待,值得。

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

2014簡單生活節Day1(上)

四年前樂而忘返只恨知得太遲,兩年前因事不能去,今年鐵定參與。不過畢竟年紀大無咁多精力去迫去擁,今年真係無乜聽新單位演出。不過,今年看過的好幾個演出,絕對已經值回票價(票價?兩天五百港元左右啦)。

星期六是非常頻撲的,除了因為演出時間撞期對某些演出放棄之外,睇左好幾個,全女班,只能說,你沒在現場,是你的損失。

2014年8月4日星期一

唱。作隨心:徐佳瑩《尋人啟事》

我真的越來越喜歡徐佳瑩。從星光大道,到簡單生活節親身感受她歌聲的感染力,到這第四張唱片《尋人啟事》,她作為一個唱作歌手,而且唱功紮實有溫暖人心的力量,她沒有故意來什麼大突破,但同時沒有墨守成規,在每一張唱片都聽到看到她的進步。

這張唱片給唱作歌手最好的示範,就是有時候不一定要堅持唱自己的作品,願意演繹別人的創作,感受不同的角度,在音樂的交流裡,才可以讓自己更加進步。

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越來越好的徐佳瑩《理想人生》

上一張《極限》極之傷感,因為經歷情傷;這次第三張個人創作大碟,我感覺到的是成熟了而且更懂將個人感覺放在創作中的她,而且唱方面進步更大。記得她當年參賽評判形容她聲音辨識度高,這次感覺更強。

這唱片的歌讓我聽得快樂也有,感動也有,雖然不是每首都水準極高,但總算沒有令我覺得沉悶,都屬動聽的作品。

2010年12月20日星期一

2010簡單生活節之徐佳瑩

看過At17之後其實同一場館一個小時後就是小野麗莎,不過我早就決定要去看徐佳瑩,於是早點到場館,看著之前的原住民表演之後,因為他們興之所致Overrun,Lala那邊要時間準備,結果遲了開始。

Legacy場館裡依然擠滿了人,我前面還站有六七排人,而有趣的是左右兩邊都有兩家人:兩對年輕父母各自帶著一名約兩三歲的小朋友在等待Lala出場。人很多,相信若不是父母是Lala的粉絲,他們也不會帶兒子進來那麼吵的地方,提早成為樂迷。

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潛質無限:徐佳瑩《極限》

徐佳瑩,第三屆台灣超級星光大道冠軍,一直在比賽中多以個人唱作作品參賽,唱腔有其特色,作品多樣化。第一張大碟大賣之後(據我所知)並沒有推出什麼特別版,個人是喜歡的,因為很多歌曲都在比賽時聽過,感覺都有點少女,但都是動聽而不是口香糖類的。

第二張唱片取名《極限》,全碟依然是她的曲,大部份是她的詞,形象成熟了不少,沒有第一張唱片的天真笑臉,細讀文案,似乎她經歷情傷,所以這張唱片的歌曲跟第一張風格上有頗大分別,而我是較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