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林奕匡」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林奕匡」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

市場需要怎樣的林奕匡?《Songs of Love》

林奕匡初出道我是非常喜歡,特別是他唱的R&B,心想若果有個唱廣東話的方大同alike唱作人絕對是廣東樂壇之福啊!當然開始似慢慢可以建立自我風格,不過同時也明白,只唱廣東歌R&B可以夠養活自己是不可能的,於是,總需要多一點商業化的歌。

高山低谷跑出後林奕匡的走勢好像越來越好,又或者這樣說:當大家好藐大台附屬唱片公司罐頭式歌手與歌曲,陳奕迅等級數男歌手放慢腳步,香港男歌手的確出現嚴重斷層,於是Phil就自自然然被看好:歌不錯有音樂質素唱作型外型不錯形象不錯,很容易理解。不過近年他的歌,卻越來越沒有個人風格,這張《Songs of Love》開宗明義唱情歌,雖然也是偏向大路,但比起上一張《有誰共鳴》是多了不同類型作品的。

2015年12月17日星期四

失去風格:林奕匡《有人共鳴》

從他第一張唱片開始支持,喜歡是他的創作與R&B風格,雖然有點像方大同不過他唱廣東歌的。去年的唱片據聞是不成功便成仁的關口,一首高山低谷讓他紅起來,亦因此他有了繼續唱下去繼續出唱片的機會。

這張《有人共鳴》,我從買回來至今聽了好幾次,寫這篇之前特意再聽一次,還是同一感覺:納悶。不知是他還是唱片公司的意願,歌路很穩陣,很努力希望爆多一首高山低谷,但聽到好幾首差不多款式的慢歌而且人唱他又唱的,很難不讓我覺得悶。

2014年6月14日星期六

好聽的林奕匡《3》

一直對這間唱片公司處理某些歌手的方法有很多疑問:首張EP《Loaded》,2010年11月推出;第二張,大碟《Phil Lam》,2012年2月推出;這張EP《3》,2014年4月推出。一個歌手除非並非全職,我真的不知他怎樣維生,而他替其他人作曲的作品又不見多,奇怪!這張唱片也是派台歌出現不算很久就出碟了。

不希望這是他最後一張唱片,他懂色士風鋼琴結他,懂作曲,唱功不錯,若果在一間進取型唱片公司應該有更大的普及度。這張唱片,六首作品,水準都很不錯,而且類型多樣化。當然,老問題還是:除了廣東歌我一聽就知道是他,國語作品還是有點大同味。


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

應該支持林奕匡《Phil Lam》

Sony捧新人是很奇怪的,他們可以容許新人第一張唱片與第二張相距很久。對於那些純賣歌的,要這樣的被人認識是很難的,還未計沒有無線這個平台。

林奕匡由上一張個人ep
《Loaded》到這張唱片相距年半,而這張大碟同時收錄上張ep的歌,即是只有六首新歌。不過,我可以告訴你,若果你沒有買他上一張唱片,這張絕對不能錯過。

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

Loaded / 我們的胡士托

這兩個新人單位都在叱吒拿了新人獎,一直都想寫寫這兩張唱片的聽後感,就一次過寫寫吧!我講的是林奕匡與C Allstar。

林奕匡,唱作型歌手,首張個人ep五首歌都是他的作品。我不知道他的底細,只知他也懂樂器,唱得,年紀很輕,加拿大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