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All About Showbiz」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All About Showbiz」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15日星期日

愛你的仇人:不赦之罪

作為一個不算很稱職的天主教徒,對於聖經或者神父的講道還是會記得的。當中很常提到的是我們要「愛你的仇敵」、「要原諒別人七十個七次」、「若果他打你的右臉,把左臉也轉過去讓他打」。說來容易,要做到就談何容易?還有,宗教永遠提醒我們,上帝早已預備,一切都是主的旨意。

所以在人過得順逐時,對於宗教的接受會比較難;相反,你在低潮軟弱時,希望得到指引,但當你相信了,又遇到不如意的事,打擊很大的時候,人就會質疑:「為何要我受這些苦?」,何況,你是神職人員?《不赦之罪(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英文名字就是聖經當中提到的『死亡的幽谷』,當中經文是『縱使我走過死亡的幽谷,我不會害怕,因為祢與我同在』。

2025年5月25日星期日

真亦假時:哪一天我們會紅

我是一個從BBS年代到寫Blog到用Facebook Page的人,我不能說我非常跟得上這個互聯網的變化或者涉獵其他Media如IG或者Youtube,亦沒有慣性收看Youtube Channels,但總算認知這個維度發生什麼事,同時,亦知道近年的中小學生,志願是成為Youtuber或者KOL。

Youtube Channel或者KOL的出現就是這近十年的事,而在香港社會這一個圈子的人亦因時勢踩入娛樂圈廣告界,曾經很高峰,近年開始慢慢出現轉變。同樣地,有一些人對於Youtuber或者KOL蔑視或者看不起。怎樣將這個世代產物或者「網民是上帝」的心態,用一部劇集寫出來,連結現實發生的事,再帶出想讓人反思的訊息,《哪一天我們會紅》是很成功的。

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關於母愛:虎毒不

坊間對《虎毒不(Montages of a Modern Motherhood)》的評價非常兩極,但對於演員的表現是一致的高度表揚。早幾天入場看了,大概我是屬於很喜歡這電影的一群人。我從來不覺得電影一定要很戲劇化,也不要說:「現實生活太苦了,為何要拍這些」,只要電影能夠用我坐在電影院的時間裡,告訴我關於故事主人翁發生什麼事,就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們習慣很容易的批評別人的人生,也有在未了解事情的基本之下胡亂下判斷。我從電影看到一位新手媽媽的日常,如何從喜獲小生命的喜悅,慢慢走向失去自我更質疑自我的輪迴,找不到出口找不到解決方法。旁人可能有一百個隨口說出的「如果」,但我們又有沒有理解,當一個人患上抑鬱症,腦海思想鬥爭走不出去的痛苦?

2025年3月28日星期五

有趣奇幻的《弊家伙!我要去袚魔》

大概就如導演兼編劇戚家基所講:《弊家伙!我要去袚魔》開播前應該十個著八個無乜興趣,從節目巡禮睇到的Trailer,強尼阿妹Kathy仔做主角(!)疑似驅魔但應該無乜Budget玩low tech feel,大家都明白,該台近年推出之電視劇,十套著七八套都放返一兩個Mirror Error 或者Collar落去,再唔係應該有可以炒熱話題外援,但此劇,通通欠奉。

我是後來才開始看,因為播出時很忙又出差了。不過不斷不斷從身邊朋友與及社交媒體看人討論,嘩,好正,Cult得黎又有訊息,唔知又係唔係隱喻云云。其實是否隱喻什麼,從來都不是決定一套劇是否精彩的主要原因,反之我看畢這廿集,是少有ViuTV拍出一部奇幻而劇情整體算完整,人物角色鮮明,更厲害之處是除了幾名主角,你會記得很多很多很多角色,他們是誰,與及他們的遭遇。

2025年2月21日星期五

溝通的藝術:看我今天怎麼說

我很愛音樂,當然完全不能想像沒有聽覺的世界;我喜歡與人溝通,亦非常明白找到對的溝通方式很重要。從前以為聽障的朋友使用手語是非常通用的方法,直至看了《看我今天怎麼說(The Way We Talk)》才知道,在聽障朋友的世界裡,手語的使用,原來也有不同的看法。

究竟要融入所謂正常人的世界重要,還是以身為聽障人士為榮呢?沒有對與錯,只是我們從這電影,可以理解聽障人士的不同想法,代入幾位主角的遭遇,除了惜福,更重要是設身處地理解不同朋友的世界,他們面對的困難,遠比我們想像的多。

2025年2月3日星期一

關於他的愛情故事:大都市的愛情法

與電影《戀愛大都會》同樣改編至作家朴相映小說《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 《大都市的愛情法》(在Netflix出現的名稱是《戀愛大都會》)將這本小說有關男主角的四段情拍成八集的電視劇,而作家本人擔任編劇與選角,並找來四位導演主理四段情。

這不是一部典型甜蜜粉紅泡泡滿滿的BL劇,反之,這是一部對於無論你是不是同性戀,只要你有愛過,你就會從男主角高瑛二十到三十歲經歷的這幾段情,找到共鳴,當中有喜怒哀樂,有成長與自我認同,有友情與親情的體會。劇本紮實寫實,演員精彩的演出,是一部我跟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愛而讚賞的劇集。

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

這是愛:爸爸

好電影不一定有好票房,好電影不一定是大眾最喜愛的題材。我看了《爸爸》之後很喜歡,之後跟不同的朋友提起,好幾個都表示不會看:有當爸爸的怕太大衝擊,更多的是因為現在已經活得很不快樂,不大想看這類電影。

的確,我看完電影之後,心情很鬱悶,但我真的覺得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或許我是個很愛聆聽他人故事的人,對於故事主人翁,又或者應該說,真實個案的事主,究竟如何面對日後的日子呢?

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

當你是個咖:影后

大概很多人跟我一樣:得知有一部台劇製作有謝盈萱楊謹華謝瓊煖楊貴媚鍾欣凌陳廷妮曾莞婷,還是講女演員的世界,肯定期待。於是,《影后》於十一月初在Netflix上線,我花了幾天看第一次,最後幾集還是我在外地出差在晚上於酒店看;後來再看一次,我是喜歡的。

喜歡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劇集讓每位演員都乎合人物性格劇情有發揮的機會,而這個卡士加上其他演員都以非常高分數地完成演出,火花四濺而沒有為飊戲而飊戲。至於劇情與及劇集節奏,是可以更好的。但這已經是一部讓人看得很過癮,有笑有淚的劇集。

2024年12月20日星期五

一世朋友:戀愛大都會

朋友是珍貴的,能夠跟你共患難的更加難得。朋友往往比情人伴侶更了解你,而你亦可以更放心在朋友面前做自己。朋友不一定性格一樣,但總有類迎的Vibe可以有隨時連繫的Channel。最近看過的韓國電影《戀愛大都會》講述一對男女朋友的故事,動人,難得。

當一個同志遇上一個戀愛腦表面烈女實質隨時滿身傷痕的女生,兩人如何互相支持,互相令對方成長,這十年的種種,看畢你或許會檢討一下自己的朋友名單,有沒有類似的珍寶?

2024年11月17日星期日

這是我的感受:《破.地獄》

一部電影大受歡迎,可以很多原因,可以因為電影令很多人有共鳴,可以因為是一個話題。我時常拿Titanic來作一個例子:當時進戲院看,我不明白有什麼好感動,除了那對年老的客人相擁等待水淹至的那一幕,所以我更不明白有人看很多很多很多次。不過這就是個人喜好,無辦法解的。

《破.地獄(The Last Dance)》在看之前,很多朋友都哭慘了,但我記得未正式上映前,神奇的Thread讓我看到一篇觀後感:那人不覺得這電影很好也沒有很喜歡,但肯定會大賣。我知道電影很受歡迎,我連trailer也沒有看,什麼訪問影評也沒有讀過。昨天看了,我還以為我會哭個不停(我淚點也不高),沒有,有幾個位很感動有哽咽,不過電影流暢度略嫌不足,而看畢之後我想起一個字:Cliche。

2024年10月29日星期二

從黑白大廚學到的

不得不佩服韓國的娛樂事業在近十年如何衝出國際!除了音樂以外,近年能夠讓Netflix斥資製作的劇集及綜藝節目,亞洲區來說韓國肯定名列前茅!那麼,最近大紅的《黑白大廚》你有沒有看?

這是一個廚藝競賽節目,好看的原因當然除了賽制及製作之規模之外,如何找來那一百位參賽者也是成功的重點:八十個在地廚師,好些其實也蠻有名,也有些擁有自己的餐廳;另外二十個則是真真正正的名廚:有些可能在其他韓國電視節目或廚藝大賽是當評判的,有些有幾十年主廚經驗。這樣的牌面,看似無得鬥,實質並不是這樣。

2024年10月20日星期日

因為寂寞:我談的那場戀愛

朋友們都讚《我談的那場戀愛》很不錯,之前一直沒空,今天終於看了。作為一位新導演的首部長篇劇情片,完整度很高,流暢度亦不俗,剪接很巧妙將男女主角以不同方式同框,而身邊的其他角色都有著存在於電影的原因。

時常聽人批評:「見都未見過嘅人點解可以愛上?」大概因為剛好遇到一個人情感的低潮,特別寂寞,被人持續的噓寒問暖,被打動的機會不是沒有。當然,去到被騙財,又是另一回事。

2024年9月1日星期日

有趣的都市喜劇:Food Buddies

話說N年前我曾經被邀寫電台都市喜劇Sitcom廣播劇本,那時的師父是這樣告訴我的:Sitcom不易寫,你每集要有主題,要有Punchline,要爽快過癮。所以,製作Sitcom電視劇更不容易,寫性愛的更難:放在免費電視台播,講到唔湯唔水未必好睇,如何點到即止又要抵死過癮非常難拿捏。

最近睇過去年ViuTV播放而非Makerville製作的《Food Buddies》,寫的正是這個年代的性喜劇,而且用食物來將各條主線與主角連在一起,十五集交出一個很不錯的成品,在本地製作來說是平衡得宜而且各主要演員演出是夠放夠自然。

2024年8月27日星期二

最緊要仲識得笑:Di-dar

話劇有趣的地方就是即場與及演員與觀眾情感上的連結,而爆笑的話劇,不是靠核突有味來讓大家引堂大笑,還要有劇情,有文化傳承,更帶著不少「係香港人先會明」的訊息,更加不容易。

風車草劇團最新劇目《Di-Dar》,我是看到演出陣容立即早鳥購票:除了鐵膽三人之外,竟然有阿葛,還有胡麗英岑珈其與Sica。那一晚,不知為何除了大笑笑到收唔到聲之外,還有些傷感。

2024年8月4日星期日

各人的領悟:《公開試當真》

考試制度從來不完美,而我們一生人都不知經歷過幾多大大小小的考試,家陣一把年紀,當然明白不會因為一個考試定生死,但年輕的我們,在朋輩家人學校的壓力或影響之下,人生第一個公開試,我們又如何面對呢?

今日終於進戲院看了《公開試當真》,這是一部非常屬於香港的紀錄片,同時也應該讓其他地方的莘莘學子或家長有所感受的電影。至於我,想起很多很多年前,會考放榜是什麼一回事,但我最最最快想到的,是那時沒有太盡力,會考與高考也是打天才波。以前也會想,若果當初專心少少努力少少,我現時的人生又會否很不一樣呢?

2024年7月26日星期五

無憾:《全職乖孫》

最近跟朋友聊到,親情,或者家人之間,關係是不能否認,但相親相愛卻不是理所當然。我很慶幸我與家人的關係一直很好,而且從小爸媽就教導我們幾兄弟,不要計較,家人是最重要的。

最疼我的祖母好幾年前過世了,我一直與她常見面,在她過世前需要住院那段時間,我也抽時間探望,因為,她真的是最疼我的。所以,看著這部《全職乖孫(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一直想起祖母,眼淚不爭氣的流下,還好覺得自己作為乖孫,也沒有什麼遺憾。

2024年7月10日星期三

為了生存:《從今以後》

其實,什麼才算家人呢?又或者,法律定義以外,比家人更親近的,又能否在個人利益面前固固緊守這段「家人」的情呢?看過《從今以後(All Shall Be Well)》,我想到的,是跟你最親近的人,需要你的保護與保障,要做,就立即去做。

不喜歡一些劇作太過刻意將某些角色無緣無故地描述成壞人。現實生活裡,每個人做出每個決定,大都有很多前因後果,結果可能看來是不近人情,但有時也是為世所迫,情有可原。

2024年5月10日星期五

不夠善良的我們:我眼中的張怡靜

必需坦白承認,Rebecca是讓我獲得很多共鳴的角色,同樣也讓我流下很多眼淚的角色。當然在劇裡,她的遭遇比較不好,很多觀眾也會同情的;但同時,在感情世界裡,你有沒有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執著,或者經歷?

性格決定命運,同時成長決定了性格。人在不同的階段作出的選擇,有時總會帶點遺憾。只是,有沒有活在當下,有沒有對得住自己,比起生命的長短,或者,更為重要。

2024年5月4日星期六

不夠善良的我們:我眼中的簡慶芬

對於簡慶芬,最初我用「綠茶婊」形容她,但其實看畢整部《不夠善良的我們》,這個形容詞放在簡慶芬這個人身上,完全是錯!看畢劇集的我們,有沒有從劇集中得知:其實幾位主要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善良,只是任何人也有不善良的時候與決定,才會有著如此錯縱複雜的後續。

我曾經認識一些人,他們真的真的很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他們很喜歡讓人覺得自己是好的:我是很好的,我很值得愛,我過得很好。簡慶芬就是這種人,作為家中么女的她,童年應該過得蠻不錯的,深得媽媽與哥哥的疼愛,就算爸爸因為小三而常不在家。 

2024年5月1日星期三

不夠善良的我們:我眼中的何瑞之

不同年紀、不同口味的人,喜歡看的電影劇集也會很不一樣。《不夠善良的我們》是一部蠻有趣的劇集,我身邊喜歡的,他們接收到的都不一樣,很可能因為有些是單身,有些是已婚,有些經歷了不少,然後,從這部只有八集但你會再看再看又發現一些遺漏的,或者又想到一些讓你想得更多的劇集裡面的角色,找到自己、伴侶、或者認識的人的影子。

所以,有已婚的朋友看了一集之後問我:「這部,應該跟老公一起看嗎?」我的答案是:「自己看,之後有機會,再跟他一起看。」劇集播畢她很認同我的看法,而她說:「我應該會再看,但也是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