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關於母愛:虎毒不

坊間對《虎毒不(Montages of a Modern Motherhood)》的評價非常兩極,但對於演員的表現是一致的高度表揚。早幾天入場看了,大概我是屬於很喜歡這電影的一群人。我從來不覺得電影一定要很戲劇化,也不要說:「現實生活太苦了,為何要拍這些」,只要電影能夠用我坐在電影院的時間裡,告訴我關於故事主人翁發生什麼事,就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們習慣很容易的批評別人的人生,也有在未了解事情的基本之下胡亂下判斷。我從電影看到一位新手媽媽的日常,如何從喜獲小生命的喜悅,慢慢走向失去自我更質疑自我的輪迴,找不到出口找不到解決方法。旁人可能有一百個隨口說出的「如果」,但我們又有沒有理解,當一個人患上抑鬱症,腦海思想鬥爭走不出去的痛苦?

有十幾年經驗的麵包師傅淑貞(談善言)與當物流司機的丈夫阿偉(盧鎮業),婚後一直想生小孩,終於在六年之後獲得女兒晴晴。淑貞跟很多媽媽一樣,對於生產對於餵養小孩有一些想法,所以她選擇自然分娩痛十幾個小時的「全餐」,她也深信餵母乳是最好的。由於阿偉是獨子,所以一早跟淑貞決定住在父母家,方便照顧父母,所以,產後仍然希望繼續當麵包師的淑貞,要拜托奶奶(彭杏英)照顧晴晴。

有些小孩並不容易照顧,晴晴可能屬於這一類:她常哭,吃奶又吃得一般般。可能為人母的也相信可以慢慢改善狀況,但思想傳統的奶奶就會覺得孫女不好湊,一定先怪責媳婦:「梗係你陀佢果陣無戒口」之類之類,這些可能對於淑貞也沒什麼,但當奶奶用她的方法去處理,用符水幫孫女洗澡,私自餵奶粉,這些觸及了淑貞的底線——她覺得要當一個好媽媽,給女兒最好的底線,所以,她不再讓奶奶照顧女兒。

晴晴還是一直哭,哭到半夜淑貞跟阿偉不能好好睡。丈夫阿偉很差嗎?又不是,比較像傳統的男人想法:我擔起頭家努力工作,照顧家庭與女兒就交給太太。所以,跟很多爸爸一樣,他會很疼女兒,但要他照顧嗎?最好不要。不過在淑貞不適,患上乳腺炎很辛苦的時候,還有淑貞沒法泵出母乳半夜三更要阿偉去買奶粉,他還是會立刻幫忙。

當然,兩人吵架的時候,「子宮又喺你度,啲奶又喺你度,我改變唔到架播!」這些說話說出口,是傷人的,就是那種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心態。但阿偉很愛淑貞與女兒,他,也是第一次當父親的。

淑貞面對晴晴被健康院指她偏輕,開始擔心會不會影響女兒智力發展,同時她也不希望放棄事業——因為這是她最自豪的。疲憊的身體當然會影響工作表現,所以後來老闆要裁走一位麵包師,放棄淑貞或多或少也有關係,她後來找工作,當被問到已婚有小孩,被拒絕機會大增。遇上褓母芳姨(馮素波)應該是淑貞的天使,她除了能夠照顧晴晴,也讓淑貞有個訴心事的出口,

想不通,知道當媽媽不易,但沒想過那麼辛苦。她覺得承受這一切是必需的,但同時內心有很多掙扎。Happy Mother Happy Baby,她獨自在家面對女兒,但越來越不快樂,也不想承認自己出了問題。

電影最後淑貞交女兒讓芳姨照顧,坐個多小時的車回到娘家希望好好睡一覺,但媽媽(區嘉雯)正在照顧哥哥的子女。她把頭伏在媽媽大腿上,問:「你有冇後悔生左我地?」,算是淑貞希望找到答案的方法。那一整天,她累到在公園睡著了,其實她的身與心,已經去到臨界點。

當人去到萬念俱灰的狀態,就算身邊有什麼好消息,都對她沒有任何影響。

不要問:「如果佢唔堅持餵人奶/如果佢唔堅持自己湊/如果佢放鬆啲/如果佢肯承認自己有病」等等,情緒病的形成,不是這些「如果」可以解得通。

談善言演得的好,已經不知怎去形容:我能夠從整部電影當中,透過她的演出,體會淑貞的內心痛苦。看畢電影,我想到「太陽像個大南瓜」,是傷感難過的。

感激俞琤以她母親俞吳明玉女士投資這電影:她說,母親一生奉獻給家庭,持家有道,到了晚年常向俞琤說:「我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像你創出一番事業,我相信如果我有機會,也可以的。」所以俞琤知道《虎毒不》的故事,二話不說決定投資,向至愛的母親作致敬。

這晚,我跟媽談到這部電影。她已經表示很有共鳴,原來那時候她也有看過心理醫生,幸好是姨姨勸她去就醫。她說:「現在的女生太聰明了,知道越多,越想不通。我們以前傻傻下,頂下捱下咁就唔知點解過左,然後又烏下烏下又生多個。」

她說不會想看這電影,這個我明白。正如我有好幾位為人父的朋友,不敢去看《爸爸》一樣 ,相信有些已為人母的,未必想去看《虎毒不》。不過,我衷心推介作為子女的你,進戲院去看看。

母親節快到,其實我們什麼時候也要懂得媽媽的好,而這部電影大概可以讓你我再次記起,媽媽生我們那一刻很痛苦,其實湊大我們也非常痛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