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這位老臣子很厲害:已經過了公司要求的退休年齡,還能當上兼職顧問很多年,德高望重之餘還有點點影響力。早陣子跟同事看了香港話劇團改編德國劇作的《公司感謝你》,故事就是講述一名在公司工作廿年的老臣子,看著公司被收購很多人被裁,他面對新人事新作風的管理方法,如何適應還是拒絕改變。
當Krusenstern慢慢意識自己情況不妙,希望主動做一點事之時,卻原來自己已經被新世代的管理層進行類似真人騷的面試,看看這位舊時代的人能否適應新的管理方法。
老臣子覺得開會就要坐定定拿著筆記有Agenda,但新時代完全不是這樣:他們可以踏著滑板車四圍走,隨意拋個Idea出來,找來一班Consultants做腦震盪,著重公關與包裝。這一切一切,老臣子不習慣,不相信,所以更怎能談到如何適應。
結果當然是他們決定要放棄老臣子,連解僱他給他一大筆賠償,也要談到他過往廿年做過的錯事,然後包裝成光榮退休,「公司感謝你」。好不讓人感嘆!
但新世代的思維你又怎會猜到呢?當這一切迫到Krusenstern爆發,對於一切新的做法表達完全的不滿時,新的領導層覺得,啊,留一個舊人作為對新想法的衝擊也不錯啊!同時可以對外說,我們新舊共容,非常好的點子,於是,他們希望重新聘請Krusenstern。
其實劇情發展有少許誇張,當然因為忠於原著沒有將當中涉及Andy Warhol的比喻改寫也可能令觀眾有少許一頭霧水,不過我看畢之後,對於工作反而想到很多。
就正如我一開首說,舊公司那老臣子為何能夠屹立不倒就算面對改朝換代呢?肯定他有他存在的價值,而且那份價值是可以與時並進的。
劇中的老臣子,將生命獻給公司,忽略家庭,當然在公司眼中是很值得讚賞的。不過,一家公司在轉型後,可能並不需要這類只會聽命於公司未必有與時並進能力的人。
其實,除了這劇場的例子外,面對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工作,不同行業不斷變遷,我們根本就應該不斷的審視自己在公司在行頭裡的價值:當公司要轉型時,第一批選擇不要的人,會不會是自己?
我明白,有人還是覺得,我乖乖地工作,不求上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夠,而的確市面上還有這類人能夠生存下去,同樣也有這類人在公司有變動時被裁。作為管理層,同樣也要有這種警醒:當幾個部門要整合,會放棄的會是誰呢?你又有沒有過人之處可以留低呢?
現今世代真的沒有那麼舒舒服服打一份工打一世(除非你是專業人士自己做老細就另計),我不想在若干年後成為Krusenstern,就要有隨時能夠變遷的能力,與及不斷自我檢視的習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