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情濃的《唐山大地震》

首次接觸這部電影是我在看《分手說愛你》之前的電影預告,那一刻很震憾,還很感動。於是,我告訴自己要看這電影--哪怕我非常眼淺。結果,我當然有流淚。

選擇在電影中心看晚上七時十分的那場,也估不到全場爆滿,而且更估不到是蠻多年輕人。看畢電影,往吃米線,同店有一班我相信是大專生的年輕人,也在討論這電影。我的感覺是:電影的英文名字改得較好,After Shock。

以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開始,一個很美好的家庭,一家四口包括一對快六歲的龍鳳胎,就這一震,爸爸死了,他捨身救了媽媽;兩姊弟被同一塊石屎壓著,救援人員向媽媽表示,只能救一個:因為一動那塊石屎板,另一邊就會被再重壓。

母親當然希望兩個都救!她如何的請求,但救援人員也告訴她兩個只能選一個。母親沒有時間再想,因為還有其他人等著被救,她最後多不情願的說了相信是她一生人最難說出的三個字:「救弟弟。」

這三個字,弟弟聽著,姐姐也聽著。

弟弟被救出,一隻手臂斷了;姐姐呢,媽媽以為她已經死了,抱著她大哭表示對不起,只可以將她放在爸爸的屍體旁邊。怎料,原來姐姐沒有死去,她最後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

為何的說電影的英文名字更好呢?因為電影的主角正正面對這次災難後的人生:母親堅持帶著兒子,到後來兒子出人頭地,她堅決不肯搬走,因為,她每年燒衣紙給丈夫與亡女,都唸著教他們如何去現時的居所。而且,她覺得那個家在七六年一震,沒了就沒了,所以她無論如何,都要守著唐山這個家。

她不是沒有人追求,但她表示,有哪個男人能夠用生命來愛她?亡夫就是用生命來換她的命,那份愛,誰人能給?她一生最愛的,就只有亡夫。

姐姐在養父養母那邊長大,堅持不說半點自己的身世。她慢慢接受養父養母的愛,但她永遠沒有忘記自己是唐山人,她的生命是如何被撿回來,所以她尊重生命,她沒有將跟男友意外懷下的胎兒打掉,選擇當一個單親母親。

不過,姐姐永遠有一個陰影:就是母親當年選擇救弟弟而不是她,所以,她不願回唐山找親人。

故事就這樣寫下去,因為零八年的四川地震,唐山人組織救援隊到現場協助救災,弟弟的公司當然有參與!而已經嫁往外地的姐姐知道這消息,那次的陰影跑回來了,她選擇前往救災。

就這樣,兩姐弟重逢,最後當然也跟母親重逢。

母親為姐姐回來預備了幾個水柿--那是災前她答應女兒的。然後她向女兒下跪道歉,同時也怪女兒這三十多年來也不找找她,讓她這三十二年一直活在思念中。

女兒最後發現母親在以為她已死的日子裡,仍然每年買多一份書本給她的時候,她崩潰了--她怪責自己曾經很恨母親很恨弟弟,但當看見親弟弟仍活著那一刻,她知道親人始終是親人,那份愛一直存在。

電影寫的,其實就是這份親情。我不會說當中沒有煽情的部份,但不算多,而每一個片段也將片中不同角色的愛交待,例如養父養母的愛是如何偉大但同時也怕失去養女,弟弟如何愛母親尊重母親的意願等等,均是描述得很不錯。

極喜歡飾演母親元妮的徐帆,她演得入木三分,悲傷的悲傷,爽快的爽快,將一個歷劫過後的慈母演活了;其次當然是當女兒的張靜初,我一直知道有這名演員,但應該沒有看過她的作品,這次讓我覺得她很清秀脫俗,演得毫不誇張,很出色。其他角色都好,除了一個:那為外籍丈夫,樣子唔得,演技都唔得。

至於這部電影整體如何呢?作為一部娛樂大片,劇情不俗,能牽動觀眾的情緒,所以,電影開首與尾段,不斷有觀眾用紙巾拭淚。今天剛讀到一篇報導,指出電影有不少穿崩處,嗯,我對歷史認識不深,所以沒有影響我的投入感。

還想提一點的是:讀到有些影評提及這電影報喜不報憂,將兩次地震有關國家的不是完全不提;我想,這跟一部電影沒大關係,因為這電影其實不是著重這方面嘛!既然如此,為何要扯上這些呢?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兩個小時不會覺得過得很慢,親情描述很濃亦讓人反省更多,值得一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