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等到倫敦奧運會開幕,你們有看嗎?我是睡睡醒醒看了然後第二天再看重播。當然,我也有跟朋友討論,不知是不是我們都是殖民地教育下成長的人,又或者我們不知不覺間被洗腦了,看畢,很有親切感。
據知倫奧開幕式的開支是京奧開幕式的四分之一,倫奧開幕式的總導演Danny Boyle亦表明並不可能跟京奧的比較,他要炮製一個有英國特式自信的開幕式。個人覺得,他成功了,這個開幕式,並非華麗大堆頭千軍萬馬,而是很有國家特色,全民參與,人性化與及溫情。
奧運開幕式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向世界介紹一個地方引以自豪的東西,所以,倫奧開幕式就以這點為宗旨,很多部份其實的確需要有導賞的,否則你未必明白。這當然跟京奧開幕的大規模嘆為觀止有所分別,但若果明白他們的賣點,你會發現,很有心思。
就如開場介紹英國本來是大草地以農牧為主,到後來因工業革命而轉變,跟著鑄鋼將奧運五環製成吊起,那一幕,有意思而好看。
另一亮點就是找來不少世界聞名的紅人參演,而每個角色也很有心思。英女皇與占士邦乘直昇機跳入會場,將影片與現場連起,別開生面別出心裁,而且女皇出場的服飾又連戲,成為話題也有心思;當然少不了找來Rowan Atkinson以Mr. Bean出場與倫敦交嚮樂團再Crossover烈火戰車這段,英式幽默盡顯,莊諧並重。
以童年夢境為題找來一間醫院的員工與兒童參與歌頌英國引以為榮的全民醫療保障計劃亦是完全估不到的,老實說當看見那麼多病床出現真的很奇怪,後來找來Harry Porter作者羅琳唸童話故事,這一幕我想是當中較為偏門,不過能夠找來很多義工參與,而且當中是很人性化的,很難得。
當然最感動的第一幕,就是找來一班有聽障或弱聽的青少年唱出God Save Our Queen,啊!那麼溫馨又有意義啊!哪需找來一位小女孩再幕後代唱?
跟著向發明互聯網的李爵士致敬,是一場很大型的歌舞,精彩之處就是將六十年代至今英國最流行的歌影視穿梭其中,嗯,這就是介紹國家發展流行文化的好機會。
與主同行是另一個我很喜歡的環節,以舞蹈形式向一名傳教士致敬,找來Emili Sande唱出Abide With Me,看著舞蹈家的表演,最後一名小孩好像被主照顧一樣抱著,很感動。
這個開幕式的全場參與度很高:除了所有座位都有LED顯示配合全場燈光變幻之外,最最有意思肯定是每個國家進場均有一個好像花瓣的火著,後來二百幾支火盆被點燃著、再聚在一起成為一支大火把。世界合一大同團結,大概就這樣表達了。
你問,有人會比較倫奧與京奧的開幕式,聽過京奧設計的表示京奧開幕式是豐盛大宴,而倫奧就是美味小菜。我想這樣說也不錯,其實京奧的開幕式真的很精彩,亦成功向世人顯示國勢有多強,整個開幕式大規模很多人參與一絲不苟,原因,當然是第一次辦奧運;倫敦已經第三次,而且經濟環境不同,沒可能鬥財雄勢大,就以精緻心思與人性化城市特色為主打,成功讓人讚嘆。
再一次覺得,兩個開幕式各有好處,當然,請別像某位國內朋友在微博寫:看見倫奧有人選唱中國歌手孫燕姿的Hey Jude,很感動。
最後忽發奇想:若果中國辦一個倫奧的開幕式,會不會放焚書坑儒、東廠西廠、文化大革命、批鬥與及滿清十大酷刑呢?係的話真係超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