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這電影跟阿甘正傳類似,這電影講述的,是有關種族、宗教的歧視,若你成為被歧視的小眾,你可以選擇以暴亦暴,還是以愛以德行去感化對方呢?
主角阿漢是印度人,自小患上一種名為Asperger's Syndrome自閉症,他害怕嘈音,同時對於黃色有恐懼而厭惡,不過他天資聰敏。因為他這個病,他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與歧視,單親媽媽除了要費心照顧小兒子外,也著力為阿漢找來一個退休教授教導他,將他特強的專注力與及對機械維修的天份發揮。
身為回教人的阿漢,有一次跟著街上正參與跟印度教人衝突的民眾唸口簧的說出印度人該死,被母親教導他,世界上只有好人與壞人之分,做好事就是好人,做壞事就是壞人,並沒有跟種族有關的(請讀讀之前的文章,蔡子強先生所寫的Good People, Bad People, No Other Difference)。
弟弟讀書成績很好,早就拿了獎學金到美國唸書並創業成家,在母親去世後,阿漢遵從母親的遺願,繼續活得快樂幸福,於是飛到美國跟弟弟生活,一個對他完全陌生的國度。
他因為在弟弟的公司負責到處推銷商品,認識了心上人Mandira,一個失婚帶著一名六歲兒子的印度教徒。阿漢雖然不善表達,但他最後都用他的方法感動了Mandira。他倆要結婚,弟弟極力反對:因為回教徒跟一個印度教徒還要失婚的婦人結婚,不過最後弟婦也有出席婚禮。
他們展開新生活,亦跟Mandira的客人兼好友Sarah一個白人家庭關係十分要好,兒子Sam跟Sarah的兒子Reese也一起讀書成為好友。阿漢覺得自己很幸福,同時母親應該很高興。
直至九一一發生,一切改變了。由於阿漢的姓Khan,跟拉登有關,於是,他跟很多在美國的回教徒一樣,被歧視,甚至被襲擊。他與太太都捱過了,可惜的是,兒子一直不向他們透露在學校被人針對,最後,因為這種歧視,被人活活打死了。
這個打擊對他們很大,太太自責覺得一切源於嫁了給阿漢,兒子改姓Khan而遭遇不測,更遷怒於阿漢。她跟阿漢說:「如果你跟美國總統說:『我的名字是阿漢,我跟我的兒子也不是恐怖份子。』」阿漢因此展開他的奇妙之旅。
阿漢在不停的找辦法希望跟喬治布殊見面,沿途最特別的是遇上一對黑人母子,他們的長子剛在中東戰爭中過身。阿漢用他母親教導的愛人方法去感動對方,在追思會那一幕講述兒子Sam的時候,真的很動人。
另一方面,Mandira則將仇恨面對將來,一直要找出殺死兒子的真兇。
故事發展下去,阿漢堅持他的信念,用愛去感化世人,甚至斥責回教徒中散播仇狠的激進份子。可惜,他卻被美國人當他是恐怖份子去折磨。
幸好的是因為有兩位大學生,對他堅持要見總統的故事明查暗訪,千辛萬苦找到一名電視台記者--一位在九一一後連姓都改了的回教徒,將阿漢的故事報導,因而令阿漢的無辜被捕曝光。
之後的是一個很感人的結局,在此不提。
這電影好看的地方是:主角從小開始都活在被歧視的世界,但他心地善良,抱著一顆赤子之心去看世界去愛世界。電影從他的眼去看世界,他雖然不懂表達情感,但他堅持信念去與人相處是很感人的。
我們看到宗教的歧視,也看到種族的歧視。其中一幕是阿漢知道總統辦了一個為非洲兒童籌款的酒會,他辛苦賺到五百元美金希望買票進場,售票的黑人女士向他表示只給基督徒參與。阿漢放下五百元,說:「請捐給非洲那些非基督徒的災民。」
當然,他在風暴中返回之前遇到的黑人母子去救災,也是極度感人的。
影片長度其實可以短一些,阿漢與太太談情那部份可以刪減一點。相比3 idiots的精彩緊湊,這部就有所不及。不過帶出的訊息實在太多太好,同時,男主角(聽聞是印度劉華)做得極好,飾演他太太Mandira的也演得十分出色。
所以,邊看,眼淚不停的流下。
這部是十分適合用來教育下一代的電影:若果你會當著兒子說『呢個賓賓』『果個阿差』『呢班死鬼佬』的話,還教他們避開『巴基冷癱人』的話,嗯,當我無講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