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

對英女皇的愛戴

當晚得知英女皇健康出問題,到半夜知道她離世,先不說其他人,我是難過的,雖然明白她已年屆九十六,難過的原因或許是兩天前才見她接見新首相,然後就離開了。身邊的朋友同事都突然傷感,其中一個同事說:「真香港人,才會明白。」

真香港人,才會明白。我們見到新聞報導香港很多市民到英國領事館致哀,當我們還可以這樣做,就做吧。然後有人問:傷咩心嗟,佢同你有親?佢為你做過乜?

英女皇在位七十年,就算她不大涉及管治,能夠還讓很多人愛戴,是有一定的難度:言行舉止花邊新聞,在世界發生的大事上的態度與發言,要犯錯要惹人討厭並不難,或者簡單來說,保持一個形象七十年,又不是不吃人間煙火不見人,久不久也有一些平民職員相處的分享,其實要整花個底,總有機會的。

所以嘛,我們常常都說,偶像,最好就是可遠觀而不可接近,你越知得多,你越有機會討厭他。神秘感與及可幻想的空間,對於偶像的好感度,有著重要的影響,不過今時今日的偶像又很難這樣拒人千里與離地了。

我不知道英女皇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不是一個偶像,你大抵可以問問英國人對她愛戴的原因是什麼。

至於香港人,作為普通市民,最殘忍就是有比較。果陣時日子過得如何,果陣時獲得的民主自由,不是最好,但原來可以差成這樣。

又或者,果陣時你唔多攪我,各方各面都算照顧到,英女皇這個英國的代表人物,自然獲得被投射相關好感。

不過,我們很明白,好感度是很個人的,很不公平的。我們喜歡英女皇,不代表喜歡其他皇室成員。

而好感度這回事,在於每個人心目中也是日積月累的「印像分」:每個人心裡都有把尺,關於一個人物一個國家一個政權,有什麼事會算上每個個體的印像分,大家都有不同的計算。

所以,要使人對於一個個體愛戴,不是教育或者強迫或者硬推可以成功的。電視台喪谷一位藝人,要你日見夜見,可能你會覺得順眼左,但不一定會愛上;至於其他不是娛樂圈的人事物,硬谷之下,究竟你有幾愛呢?

我只知道,有些事情活生生的發生了,而且一直發生著,印像分一直被影響了。所以,最好不知道,最好不讓他們知道,知得越少,愛上的機會可能會高一點。

然而,在吃喝玩樂之外,還是有很多人會願意認識周遭發生什麼事,然後自動波地在計算每樣人事物的印像分。

而有些以為跟你我沒關的事情,其實不知不覺,可能已經殺到埋身了。

至於英女皇,呀,其實你不用對她愛戴,不用對她懷念,不用對她的死痛哭流涕的。放心,無犯法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