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0日星期五

別讓人生枉過《永遠的愛麗絲》

講述腦退化症的電影不少,不刻意去想我已經想起日本代表渡邊謙的《明日的記憶》與及韓國代表孫藝珍的《擁抱這分鐘》(還有香港代表幾失禮的《不再讓你孤單》。讓我決定買票進場看《永遠的愛麗絲(Still Alice)》是因為Julianne Moore,我喜歡看她演戲,雖然,有時不明白她接戲的原則:可以是很好看的《A Single Man》,也可以是嚇死人的新版《Carrie》。

這部改編小說的電影,的確提供一個好好的機會讓Julianne Moore發揮她內斂而自然的演技。我知道她是今年Oscar的影后大熱,這部電影不至於她的個人表演救了整部電影,但她的確是很重要的元素。





她是Alice,大學教授,語言學專家權威,五十歲,有幸福的家庭,愛錫她當醫生的丈夫,還有三名兒女。她在一次演講中發現突然忘記一些詞彙,然後在日常於大學內跑步時不知自己身在何處。理智冷靜的她立刻求醫,本來一直希望等到確定才跟家人商討,但當越來越似患病時,她也忍不住向丈夫傾訴。

電影沒有很戲劇化的發展,但卻用頗圓滿的角度描寫Alice的心理變化:她在仍未確定患上腦退化症之時,她努力自行測試;她敵不過恐懼,半夜叫醒丈夫最後接近失控狂哭,將抑壓的難受一次過爆發;她在確定病發之後向子女告知,同時仍盡力希望可以繼續教學。

畢竟,一個自尊心極強而且對個人成就很自豪的人,要她一下子放棄一切是極困難的。所以她每日用手機問自己基本問題,而且還給自己錄下一段短片。

由於這個病是遺傳性的,所以她也叫子女們驗清楚有否被影響,長女與二子都有去驗,而長女不幸被影響;幼女決定不去檢查,這正反映她跟哥姐的性格分別。這段戲我覺得,若果可以多點描述Alice跟被影響的長女如何面對會更加豐富。

我們邊看邊目睹Alice病情惡化,同時也見到,作為丈夫的取態。這是我有點不太明白的:他們的財政狀況真的不能讓丈夫放下工作好好陪伴妻子嗎?還是其實丈夫太過著緊事業,多於眼前這位如此珍惜深愛的女人呢?

Alice跟幼女的相處是描述得頗多的,兩人天天通電,信奉專業要唸書才有出路的Alice與醉心追尋演藝事業的幼女其實一直是水溝油的,電影一步步寫兩人如何因這個病越走越近是很感動的:幼女將日記拿給媽媽看,表示二人沒有秘密;媽媽現場欣賞幼女的話劇演出,是被感動的,雖然那一刻突然忘記了她是誰;最後陪伴著照顧著母親的,也是幼女。

既然幼女如此重戲份,我對於Kristen Stewart的表現有點意見:她很努力演,但真的演得不夠好,好幾段戲若果她的演出可以多點深度,特別是片末那段,交多點戲,效果會更好。

電影最感動的,當然是Alice在腦退化病患中心的演講:她把原本充滿學術性冷冰冰的講詞改掉,從個人出發,描述「忘記的藝術」,讓在場身同感受的與及其他觀眾都深深被打動,一字一句,都觸動心靈。

當然,還有她突然忘記了洗手間在哪,還有看著之前錄下的影片自殺的戲,也是讓觀眾如我,難過得很。

所以,就算電影多平淡,我就一直被Julianne的戲深深牽著走,為她落淚難過。

片末,我們看見眼神空洞的Alice,聽著Karen Elson的If I Had a Boat,我一直坐著沒有離開。或許,人生匆匆走過,留下的沒有什麼,但只要人們仍記著那個最讓人記掛的我,就算我忘掉了世界,都已足夠。

希望Julianne Moore順利封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