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到一篇報導:一對結婚三年的八十後夫妻,因為收入超過可以排公屋的資格要求,最後太太決定辭工放棄月入一萬二千元的工作,丈夫原本從事月入一萬六千元的社福界工作,轉去當一份月入不足一萬四千元的工作,為的,就是留在公屋輪候冊上等上樓。(相關文章)
該報導探討為了上樓令年輕人向下流,扭曲福利制度,繼而說到公屋制度的不足。不過,我想談談的是:其實兩個人什麼時候才應該結婚呢?
作為單身的我,只能從身邊的人去理解這回事:我那一代的同學朋友,通常結婚時都有地方住--要不是已有物業,就是想好要租樓住。當然,不是個個那麼幸福有父母幫忙可以買樓,亦不是個個都好環境有物業在手,但至少在結婚前,已經想好跟著要怎過。
這裡當然不討論那些突然攪出人命的例子:當然,他們若果想結婚就要快,結完婚分開住都要結啦。那麼,若果兩個人拍拖,到了什麼階段才結婚呢?
我見過有些例子,兩口子賺的錢不算多,但他們根本早就打算結婚後繼續二人世界,不生小孩子,過著跟拍拖一樣的生活。所以,他們租樓住,他們久不久就去旅行,快樂到不得了。
又有一些,同樣不是賺很多,同樣沒有物業,結婚之後都是租樓住的。他們一樣可以生小孩子,而在我看來,他們應該打算繼續租樓住。
我對於報導那對夫婦的決定並不認同,而且覺得應該不是常見例子。好,我就當你幾年後等到一間公屋,兩公婆事業才重新起步,什麼都比人慢,那時,你有間公屋又如何?兩公婆的感情可能早就出了問題,甚至可能離婚收場。
想改善生活,一定是從事業開始。本末倒置地將事業煞停捱窮走去排公屋,這是完全錯誤的邏緝。為何不去想想,沒有物業同樣可以過得很不錯呢?或者繼續努力工作,到時政府房屋政策有變,可以成為另一類被幫助的人呢?
什麼時候結婚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我相信有計劃有打算想過婚後要過什麼的生活是很重要的,結婚,不是兩個人相愛到某個階段話結就結,沒有為一些實際的事情計劃討論,婚後的問題就大了。
不過我真的覺得別為了要有樓而弄得生活不知所謂,就算兩公婆有共同目標也好,都要咬緊牙關才捱得過節衣縮食的日子。
或者這樣吧:我記得有位女性朋友說,別跟一個比自己窮的人結婚,有錢就當然最好。我想有件事更重要:別找一個蠢人結婚,他會誤你一生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