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電影開始不久,我的眼睛總是濕濕的,但沒有哭,但到電影後段,眼淚不受控地流出來,而且,心是很痛的,直到離開戲院,想起某些情節,還是有點傷感,縱使,這是一部沒有什麼曲折離奇劇情的電影,但就因為大致上的真實與細緻,才讓著實沒有經歷喪失至愛的我,也深深感受著。
未婚夫逝世,本身的身份究竟是不是家人是很不確定的,於是,心敏面對的,是未婚夫父母那種不體諒不親切的態度,不過她對於妹妹的關懷,卻擺出堅強沒事的狀態。回到二人居所,眼前除了有還未寫好的囍帖,還有很多很多屬於他的東西。
於是,她跟著他所寫的食譜來煮,她拿出他愛看的漫畫來看,覺得原來那麼好笑,卻差點笑出眼淚。她還要處理原本租下用來開餐廳的小店,還有新居。除了如外人一樣出席他的葬禮之外,她選擇過著平常的生活,選擇一個人處班所有事,包括情緒。
至於育偉,在搶救期間忍痛要求醫生先救妻子,最後妻兒都救不了。他充滿忿恨,恨那個導致意外的司機,就算司機也在意外中喪身。無奈的其中一幕,應該是他偷偷抄下該司機的電話號碼,走到電話庭致電破口大罵,卻意外是該司機的母親接電話,將對兒子頭七時的思念邊哭邊說出來,另一邊同樣喪親的育偉,感到更加悲痛。
育偉沒有拒絕別人的關懷,所以他由得親人們為葬禮宗教儀式在爭拗,讓教會的朋友到來為亡妻祈禱安慰他,其實這些種種,根本不能幫助他,反而更讓他對上天的一大堆問號爆發出來;同時,他面對好友的安慰,在寂寞悲痛要人支持之下結果發生性關係,是哭著的進行,之後還要開口向那朋友表達歉意。
他怨恨上天的安排,他更怕面對妻子常彈的鋼琴,於是把鋼琴收起,趕走來學琴的學生,卻對於琴聲非常敏感,因為,聽到琴聲,想起愛妻。
心敏與育偉每星期都到寺廟唸經,需要唸七個星期為回向死者幫助他超渡,因此,在兩三個星期後,面熟了,聊了幾句。他們沒有其他交流,甚至連對方的至親在同一意外中喪亡也不知道。
獨自面對的心敏第一次訴說未婚夫逝世的感受,選擇向已患有腦退化症的爸爸作對象。或者這是她故意的,她不需要對方回應,卻想找人聽聽感受。最讓觀眾心痛的,應該是她選擇一個人到沖繩渡蜜月。每晚將枕頭被舖弄成人型一樣抱著睡,假裝他仍在一起;跟著他生前細心設計搜集資料的美食行程,一間一間的光顧,認真的品嚐食物還記下好壞,所以,當她光顧最後一間餐廳,吃著麵,揭著那本旅遊手札發覺是最後一頁的時候,邊吃眼淚邊流下,彷彿什麼都完了。
整部電影都很好,最敗筆之處應該是心敏用老鼠藥烹調未婚夫其中一道菜自殺最後竟然沒有死去,這太不合理了。你要寫她萬念俱灰尋死不逐是可以的,但也要合情理嘛!其後她把他的遺物還給未婚夫弟弟,二人相擁痛哭,因著各自的情緒點,是很痛很痛的。當然還有拜訪未婚夫的老師,打開那張當年他畫給老師安慰老師喪女的慰問卡,是如何讓心敏獲得療癒。
不過心敏還算是幸福的,因為,在這個尋找他的點滴的過程當中,縱使發現一些原來未知的他,但至少,沒有發現一些讓自己難過的事。
育偉最後的解脫,就是跟著太太的記事簿,逐家逐戶去退還學費。這是個放下過程,也是個為太太完成一件事的習作。說是放下,但當聽到熟悉的旋律,還是忍不住聽著懷念著。
電影就這樣紀錄了男女主角這個嘗試放下的過程,淡淡而真實反而最能讓觀眾痛入心。記得育偉的朋友說到新西蘭一份工作,是去將因為下雨而羊毛盡濕倒下的羊扶起。育偉問,若果那些羊沒有被發現會怎樣?只可以讓羊毛自然乾,若果陽光猛一點就快一點站起來。他跟心敏一個被發現了,一個沒有被發現,兩人其實都是靠自己才可以慢慢步出悲痛,這是沒有誰可以幫到自己的,也沒有任何捷徑的,最後何時才可真正的再站起來也沒有人知道。
能夠寫出這樣的劇本,正因為導演林書宇把自身喪妻的經歷化身成電影。男女主角都做得不錯,特別是林嘉欣,她不慍不火完全投入心敏的心情,才可以讓觀眾如我,越看越痛。
這是一部可以好好預習如何面對摯愛離世的電影,特別是我這種年紀,看罷,就有更好的心理準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