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開首有關女性的描述未必有共鳴,但電影的其他部份,讓我感動讓我傷心讓我思考人生,眼淚不知由何時開始不受控地流下,旁邊的男生,多次用手拭淚。大概是這樣:就算你是不是接近29+1,或者你已經過了29+1,有沒有好好靜下來,檢視自己,面對自己,認識自己再找回自己呢?
當林若君在三十歲前面對人生種種的大轉變,快承受不了發覺自己什麼都沒有之時,他從黃天樂的樂天性格看到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找回自己重新出發的動力。
電影開首帶出快三十歲的事業女性面對的難題與及心態上的轉變:無論是不是那條Curve向下走,會更著重護膚,突然很養生愛上看中醫,有些更不想面對自己已經三字頭等等。我們不止單單從林若君看到這些,也從他的同事與及舊同學看見當中的訊息。說到舊同學,電影安排林若君與舊同學聚會的兩三幕,篇幅不多但非常到位:都認識十多年,大家說話不用顧忌,要說性就說性,要對男人評頭品足也絕不客氣。當中幾個人代表著不同的變化:有的結婚有仔女了,有的抱著獨身享樂主義,有的才剛剛接觸性,有的跟拍拖多年不長進的男友分手而其實仍餘情未了但極速找到另一個條件很好的再短時間決定結婚的。這幾個人經歷的,正好為林若君要面對的人生難題帶來一些參考:例如面對伴侶不忠應該選擇裝作不知嗎?拍拖多年是不是一定要結婚呢?而那個人,又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對於愛情,特別是一段時間不短而自己重視的關係,就算自己曾經拒絕結婚因為覺得未是時候,但也會願意為這段關係努力。所以林若君努力工作,希望婚後的生活可以好一點,不過,他放大部份時間在工作上,同時可能犧牲了與男友心靈溝通的時間。拍拖久了,沒有用心經營,總有人會分心的。
其實早在他到男友家餵貓收到無聲來電,還有的士司機阿葛的說話,我大概都猜到,他的男友有問題了。只是當你忙到沒有時間理會就還好,但當所有煩心的事一件一件放下,問題,還是要處理的。
對於親人,就算很多電影都會教我們珍惜眼前人,但這一部由舖排到面對失去是很有意思的:爸爸忘記很多事情卻只記著女兒的手電號碼,總喜歡致電問女兒為何不回家吃飯;女兒忙得不可開交再收到這電話語氣自然不大好——我們豈不是最愛向家人發脾氣嗎?到爸爸可能離開自己,後悔原來已經很久沒有好好陪爸爸,再想起過往的點點滴滴,我看著,想起很愛我的父母祖母,眼淚怎會不流下來?
其實當黃天樂描述自己如何面對每天放學到醫院探望母親然後一直記住笑一笑就要快樂面對的樂天性格,豈不是讓林若君去學習接受失去重新振作嗎?
在工作上壓力大到受不了,面對種種難關,有誰不想對於無理的人破口大罵?不過當你身處高位,處理壓力與西人的方法就不能那麼率性。林若君做到了,但最後決定放手。他跟大老闆(金燕玲)那段短短的對話,已經很有力的告訴林若君:有人覺得愛情那麼不可靠,選擇盡全力創一番事業,而代價就是放棄其他生命重要的事。
我問過看過舞台劇的朋友,為何林若君會突然遇上好像當他是黃天樂的張漢明( 蔡瀚億)——一個跟黃天樂由七歲認識至今的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原來,舞台劇一人分飾兩角,當戴上眼鏡就變成了黃天樂,這一幕是代表林若君完全代入黃天樂那重要的一天:得知自己患上乳癌並告訴張漢明的一天。
這一幕很難演亦很難安排,其實身為女性,黃天樂向張漢明提出的要求,很卑微而可憐。真的不可笑,我被兩位演員的演出感動了,不明白在場為何有女觀眾笑出來。
代入了黃天樂的世界,林若君在面對未來的人生有了新的見解,那一幕,牆倒下了,播出由零開始,他真的到了巴黎。這一幕很Stunning,特別是當我看到「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是由零開始」那刻,啊,對的對的,面對什麼不如意,其實是可以reset再走下去的。
寫到這裡,明白我為何那麼喜歡這部電影了嗎?我是不斷的向朋友推介,還準備再入戲院看多一次。
周秀娜的演出是好得無話可說:我從《分手100次》看他覺得他還未夠班擔正;乘飛機看了《小男人周記3》的他覺得他進步很大了但發揮不多,這部戲,他就是林若君,也是因為他的演出讓觀眾感同身受;至於欣宜,我同意他前段演出的樂天知命可能有少許過多,不過這種角色衝突在他演譯那場重要的戲是顯得更有說服力,他的演出也是很稱職的。兩名男角恰如其份,金燕玲功力深厚,好幾位客串的也是有戲可演讓人印象深刻。
電影好看,我也想介紹這首歌:欣宜跟李拾壹合唱的Fake a smile,好聽:
你的文字很有感染力, 真的。
回覆刪除Thanks :D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