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星期五

職場上的DQ

你身邊有沒有一些安於工作不想上位不要升職準時上班下班的同事?他們不願被提攜,同時很清楚工作上如何做到「剛剛好」的表現--即是一定合格但不要期望他會幫你做多,不至於按章工作,但很明白老細的要求。他們閒時最愛是討論CCTVB的電視節目或韓劇、祟光幾時大減價與及什麼時候有特價機票等等。

昨晚出席一個業界酒會,跟很多舊同行聚頭。我是從事保險賠償理賠出身的,現時雖然位置有變但仍然跟保險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有一同行跟我表示,保險公司越來越多使用人工智能處理賠償。

他所指的是:有些簡單的賠案而賠償額不高的,例如旅遊保險或個人意外保險的賠案,不會牽涉任何第三方責任問題的,這類賠案通常數量很多。保險公司現時選擇用人工智能處理,繼而省卻僱員的成本與避免離職的問題。

於是,過往處理這類接近不太需要太多知識與技術的員工,因為科技進步,被裁被淘汰了。他們當中可能是學歷不高的,也可能是我第一段所寫的:在公司工作很久,從不會打算轉工,覺得穩定最好。

不過,他們每一年都有人工加(雖然未必很多而他們也心知自己不值大加人工),所以,在公司的立場,這類員工成本高,效用低。AI的出現,完全是幫助這些公司減磅的最好方法。

我記得我曾在一家公司負責管理一小隊員工。我們都是處理工傷賠償的,不過我跟幾位較高級的,就會處理涉及法律訴訟較複雜的,另外幾位就處理那些簡單的賠案。那些簡單的,可能是只放了七天病假的工傷,處理這類賠償,只需要核對清楚病假紙的診斷跟所述意外相關,與及僱主計算賠償有沒有錯,然後就可以付錢及僱主。

那時我常常提醒那幾位下屬,首先要學習從這些量多看似手板眼見功夫的賠案中,看看所述的意外經過是不是過於簡單,有沒有問題希望再問僱主。因為一來可以學習了解哪些個案有法律訴訟風險,哪些未必是短時間可以再上班的。我這樣提醒他們,也說得很白:「你們要升職,就要讓自己進步,懂得分析有責任判斷的賠案是其中一環要增值的。

當然,說就說過了,一個人會不會聽是自己的決定。所以,有人會聽我講,繼而去進修;有人選擇慢慢學多一點讓自己不要一直做低技能工作,當然也有些覺得沒需要,公司還是要人處理這些賠案的,做好就可以,我不會被裁的。

這也是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安於現狀,要將自己增值,要擁有不是機器能夠分析處理的技能,這可能是知識運用上,也可能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技能。因為,這樣才可以繼續在市場上有生存空間,甚至更加值錢。

在酒會上我跟這位同業都很同意,在未來十幾廿年我們的工作還是相當穩妥的。所以,他覺得新一代的是比較辛苦的,可能連基本的工作機會也要爭崩頭。

時常審視自己在職場上的處境是必需的,因為你會知道,你的好與不足,然後想辦法改善。不是沒有人可以抱著「我打份工嗟」的心態安享晚年,但越來越多人不可以。居安思危,你應該也不想突然有一天被公司DQ的--不是合理不合理,而是覺悟遲與早的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