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星期二

餐廳文化

剛從東京回來,有些朋友應該有面書看我吃喝玩樂,大概覺得我應該會介紹這五天的歡樂時光吧!但其實這幾天我最想寫的,就是有關所謂餐廳文化這回事。多年沒到日本,這次真真正正的覺得,在日本吃的,比起香港更便宜——要說的除了價錢,有時食物水準也是大勝香港的。

然後,這幾天當然有到築地。其中我有光顧一家在築地場內的小店,位於壽司大之類遊客排長龍店家中間。我到達時門外有八個人在等,而店內大概可以坐十六七人左右。我以為我可以很快進場吃東西,結果,我還是等了半個小時,為何呢?

當我坐下了,我明白了。首先店家不會因為在外面等的是兩位還是四位客人,每次進來的他也安排客人坐一張檯(當然店內也有一字排開的用餐地方)。另外,客人進來(很多都是本地人喇),是真的在享受,他們點了餐,店家才慢慢弄,客人就輕鬆地看自己拿來或者店家的報紙雜誌,有的就自己在玩手機遊戲。

我坐在等我點的食物,觀察著四周,無論是客人還是店家,都很自在地慢活。這跟外地等的食客形成強烈對比,彷彿從進入食店的門那一刻,時鐘行得慢了。

是的,這是餐廳享受他們煮食物給客人的過程,也重視客人進來之後享受用餐的時間。這很美好的,餐廳從清晨五點營業至下午左右,就關門去了。

這種營業的方式有人說是應有的餐廳文化。

然後,我看到有朋友指香港的餐廳沒有餐廳文化:客人進來就要被安排填滿一張檯,用餐時間限時限刻等等。當然,我也有看過例如:台灣吃一客蛋餅要幾多錢為何在香港吃的是台幣價錢港幣價等等。

我不知這些朋友是太過離地還是太理想化。

從來都覺得在香港攪飲食的都很傻,香港的租金高得過份,於是,營業成本高了,就算你要堅持提供想要的食物水準,再把營運成本計進去,於是食物的價錢就自然貴了。然後,為了要做更多生意,本來都不想對食客的用餐時間限時限刻,但就因為有些覺得自己進來就要得到「餐廳文化」享受的客人,點了餐,吃了,還在悠閒地玩手機。他們不覺得自己有錯的,他們覺得自己是客人就可以這樣做。於是,最後迫店家要限進餐時間了。

然後你做得成功了,有點名聲,受歡迎了,你就等業主加你租。有良心的業主不多,他們永遠覺得,你受歡迎了我自然可以加租。於是,一家小店的紅起來,是好事還是壞事都說不準。

這幾天我在想,或許,在香港想開餐廳,或者應該儲夠錢買個舖位來營業,那麼就不用害怕被業主加租而頭痛了。不夠錢買一個舖位嗎?不如攪攪眾籌,讓大家集體做老闆,或者這也是一條出路。

當我在東京吃一家同樣在香港有開分店的餐廳時,服務當然周到,然而價錢才是重點:真的比起香港便宜三分一。那麼,是人家更有條件去賣高質的食物,而且材料更新鮮。

為何呢?人家或許已是店的擁有人,又不是要賺大錢,自然可以好好享受經營之餘也要讓客人好好享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