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之後,雖然有段短時間想起當中都有難過的感覺,但我覺得我決定正確,因為,這電影讓我學會感恩,愛是無私的。
故事主人翁桃姐,十三歲起當李家的工人,照顧他們四代人。當大部份家族成員已經移民,桃姐仍然照顧在香港工作的少爺Roger,么仔,四十幾歲,工作極忙,早前更曾經要入院通波仔。
我們從電影開首可以看到,Roger從小就被桃姐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一餐晏有角有蟹有菜還有老火湯,只為他一個人吃;他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吃,桃姐已經安排好。我們看到的不是Roger有討人厭的闊少氣焰,而是他已經習慣了,桃姐在他生命中就是對他應份的縱寵。
Roger一直身在福中,直至桃姐因病退下來,他才赫然知道,桃姐在他生命當中有多重要,然後他從幾十年的同學聚會中再更加覺悟,桃姐對他不止是工人,已經超越親人的親密關係。
我們看見Roger與母親關係遠不及桃姐的親密,我們看見Roger深知父親對自己的其事業的成功不會有大感覺,但桃姐猶如親母一樣,深深的為他事業有成而感到安慰。
我們更從Roger的姐姐Sharon口中得知,Roger一直是桃姐眼中的最愛,所以她其實也有妒忌,但深知桃姐對其家庭的貢獻之大是不容忽視的。
至於桃姐,猶如很多老工人一樣,示主子家為永遠的主人。所以她有病,她一直不想用Roger的一分一毫,她對於Roger母親依樣的恭恭敬敬,不多願接受她送上的燕窩與頸巾。
更重要的是,她與她,同年,一個是主,一個是僕。一個兒孫滿堂,一個雖然好像孤身上路,但她與Roger與及李家的愛,特別是Roger在她走最後一段路的愛與照顧,這令她的人生無憾。
至於老人院的世界,我曾經在工作上到過不同的老人院,早已了解一二。每個人有不同的故事,賺錢的為了賺錢,著實孤單的繼續孤單。
所以,就算桃姐得知堅叔問她拿錢的可能背後目的時,因為她在這裡待得很久,清楚知道這裡的人都是孤單而等待生命結束,所以,他吃得到的,就由他吧。
我較為意外的是許導將那些到老人院探訪做戲的一幕展示,很真實,有趣有趣。
所以我堅持,我寧死也不願到老人院去。
電影一直發展下去,沒有煽情,沒有出人意表的劇情,只有我們看著,Roger如何陪桃姐走到最後,如何親手決定讓桃姐一路好走。
心中戚戚然的,是想起祖母,是想起親人,更想到日後年華老去的日子。
淡淡然的道出桃姐與Roger的愛,而我們深深的感受到,除了導演的功力之外,葉德嫻與劉德華真的演得很好很好,特別想讚劉先生:內斂而到位,演得出色。
建議大家去看這電影,不過有一個溫馨提示:找一間觀眾質素較好的戲院看,不要被手電聲與談話聲影響這部其實對白不算多的好電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